不锈钢网@合肥不锈钢方孔网@浅析儒家思想以及个人的感触

人长大了,慢慢的会发现有些东西是自己改变不了的.也有自己能改变的.以前不知道为什么上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些都是问题!在小学阶段刚刚知道了+ - * / 可是到底要怎么解释这些符号呢? 1+1=2就一定正确吗?我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一道题能有7种解决方法.每一种方法都能解释的通.而现在呢!我们总是抱怨太累!抱怨结果不正确!是我们错了吗?不是!外部环境一直在变!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专制帝王,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是他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宗法制国家的基础。


不过,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固然自有其进步意义,但它对历史的负面影响却也同样不容忽视,像专制"大一统"的思想固然能够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但同时却也将专制集权推向了登峰造极之地步;大家族的生活方式虽然的确成为超稳定社会之基石,但同时也使得人治政治成为两千年不变之定式;至于汉武帝时代连年不断的战争与攻伐,则更是造成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之恶劣后果,其间利弊得失,自是一言难尽。


有人说"一个专制的时代必然是一个严酷的时代",这句话质之汉武帝的时代也同样适用。事实上,在人治社会中,越是有作为的君王,其破坏力往往也会越大,就像宋代诗人莲池生在自己的诗中所写的那样:"汉武爱名马,将军出西征。蹀血几百万,侯者七十人。区区仅得之,登歌告神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固然是君主常态,"好大喜功、黩武嗜杀"对于他们也不过只是一个寻常故事。为一己之私欲而大动干戈,帝王的个人好恶实际关系到千百万人的身家性命,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是对帝王个人作为的最佳注脚。作为一代英主,汉武帝的确是中国古代极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但英主也是凡人。从汉武帝对待神仙方术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偏执与迷狂的心态,从"巫蛊之祸"的发生,更能够看出他晚年的冷酷残忍、喜怒无常--人治社会常常会出现像汉武帝这样的"半截伟人"。受到生理、智力、年龄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汉武帝的个人作为也不过是暴露了人治社会的共同弊端而已。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辟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上的汉武帝是鲜有的贤明君主,他在位期间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是现代的人们越来越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许多人认为一个能够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君主,必然做不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代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发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相,为了提高儒家思想的地位,儒家信徒班固捏造了事实,让汉武帝背了数千年的锅。


儒家思想的负面影响


以孔丘为创始者的儒家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以等级为基础的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主张"礼治"和"德治",也就是"人治"。儒家人治论的要旨在于:圣贤决定礼法;身正则令行;法先王,顺人情。儒家在礼与法的关系上强调礼治,在德与法的关系中强调德治,在人与法的关系中强调人治。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思想意识形态的一极,后世无非是对它进行修修补补,它独霸中国二千余年。封建思想实质上就是儒家思想,它至今仍然在现实社会中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并及于法律等各个层面。物极必反,没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单一的思想模式,造就的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专制。历史证明,人治和专制是一脉相承的。要建立现代司法理念,这种本土环境法律思想的人治化,与强调以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法治观是格格不入的。儒家思想是建立现代司法理念的最主要的思想障碍。那就是法治观念先天不足。

孔子的儒家思想尚且如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对身边方方面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忽视科学这点是中外不少人对孔子的批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孔子那个时代,中国自然科学已经有了惊人的发展和积累,主要有:在天文学方面,如李约瑟先生所讲:“中国是文艺复兴以前所有文明中对天象观测得最系统、最精密的国家。”而且中国天文学自始就使用赤道坐标系,不同于古希腊的黄道坐标系和阿拉伯的地平系统,而现代天文学采用的是中国式的赤道坐标系。世界上最早的日食纪录是《尚书?胤征》中的记载,发生在公元前1970年或前2019年。世界上第一次新星爆发纪录也是中国殷商甲骨卜辞中的“新大星并火”,约为公元前1300年。

在数学方面,在商代就已经比较普遍地应用了十进制记数法。《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中有:“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东汉郑玄在注疏引郑众所言:“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这同后来的《九章算术》差不多少。从任何知识所需要的积累、发展的时间过程判断,西周时即有“九数”的教学内容是合乎情理的,当然也许不会有《九章算术》中的内容那样高深。但只要有这些概念和最粗浅的运算技巧,在当时世界上也明显居领先地位。

《墨子》一书中述及的数学、几何、力学、声学、光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知识,显然至少不次于晚墨子近两个世纪的古希腊阿基米德。墨子虽然比孔子晚了近一个世纪,而且《墨子》一书中很多内容也为墨子的弟子们所写,但同样从任何知识所需要的积累、发展的时间过程判断,孔子时代及以前,数学和物理知识就应该已经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周礼?冬官考工记》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产生于春秋末与战国初,与墨子活动时间大体相当。其中所记录的丰富手工业技术与《墨子》相互印证,反映了那一时期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同样从任何知识所需要的积累、发展的时间过程判断,孔子时代及以前,工艺技术水平会是相当高的。

但在《论语》和其它有关孔子的言行记录中,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机械工艺,均无丝毫反映。如果考虑到西周教学中本来有重数的传统,我们只能说孔子未能全面地继承和发扬他之前的文化知识。


有人曾为孔子辩护说:《周礼》中讲的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是“小学”,是青少年们的学习内容;而孔子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艺是“大学”,是成年人学的。但墨子等研究数理工艺的人士就不是成年人了吗?

也有人会为孔子辩护说,在诸子作品中除了《墨子》和《管子》,其他不也都没涉及科学吗?还有人会为孔子辩护:古希腊与孔子地位相当的苏格拉底不也只谈社会伦理、不谈科学宇宙吗?

的确,依照“无求备于一夫”的古训,孔子忽视科学最多只能说缺憾、而不能说是过错。如果将孔子视为与其他诸子和古希腊哲人一样的杰出文化人士的话,孔子对知识有个人偏好是正常、无害的。但后来孔子被君主们尊为“至圣先师”,他的话被认为句句是真理、是社会思想的准则,这样,他的忽视科学这一个人偏好对我们国家和民族就很不利、甚至可以说是危害了。

评论

© 不锈钢网厂 | Powered by LOFTER